内容详情
2025年10月15日
谱写通州“银龄学堂”的春天故事
通州区教体局职社科、监管科 邱朝霞
“银龄学堂”,顾名思义“老年教育”,当下,人口老龄化浪潮奔涌而来,积极应对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;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,承载着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使命。通州以“银龄学堂”建设为抓手,积极打造区域老年教育的“通州样板”,展示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获”的温暖人生。
一、从“老干部大学”到“老年大学”:老年教育的春天到了
通州的老年教育,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。那时候,叫南通县“老干部大学”,规模小、课程少,更像是一个老干部的“兴趣俱乐部”。
但今天,一切都变了。
2023年春季,通州老年大学正式成立开班。开学第一天,校门口排起了长队。一位70多岁的张阿姨凌晨6点就来占位,她说:“年轻的时候没机会上学,现在终于能圆梦了!”
可现实是学位太抢手了。1200个学位,线上报名,报名系统开放10分钟,热门课程就被“秒光”。舞蹈班的李大爷没报上名,急得直跺脚:“能不能加个班?我站着学也行!”
为什么这么火?因为这里的课程不再是简单的“唱歌跳舞”,而是真正贴合老年人需求的“适老化教育”——智能手机课、健康养生、越剧班、舞蹈班、茶艺班、电子琴、书法国画、非遗传承、合唱、甚至短视频拍摄……老人们在这里不仅是“打发时间”,更是“逆龄生长”。
通州区委区政府适时把握国家教育方略,2023年,将老年教育纳入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,并明确老年教育管理职权归属教育部门,区教体局强力推进这项民生实事,印发《关于推进通州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着力构建“区老年大学为龙头、镇街老年学校为主体、村居学习点为基础”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。
目前,全区14个镇街、234个村居学习点,构建了“机构全覆盖、服务不出村”的常态老年教育新范式。去年,南通市教育局专家组专题调研我区老年教育阵地建设、课程开发、师资配备等办学情况,充分肯定了我区老年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。
二、从“自娱自乐”到“闪耀舞台”:老年教育成果展演感动满满
连续两年,我们举办了老年教育成果展演。舞台上,平均年龄65岁的“银龄模特队”踩着高跟鞋,自信走秀;书画班的学员们展示着他们的作品,有的甚至从零基础练成了“社区书法家”;学员朗诵《沁园春·雪》,充分展现了毛主席诗词的磅礴气势;智能技术应用班的爷爷奶奶们,熟练地用手机剪辑视频,记录自己的生活……
最让人动容的是合唱团表演时,一位80岁的王奶奶突然哽咽:“年轻时忙着养家,从没想过老了还能站上舞台。今天,我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一回。”
台下的家属们也红了眼眶。原来,老年教育不仅仅是“上课”,更是让老人们找回自信、重燃热情的生命教育。
目前我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35.96万人,占比32.37%;65岁以上人口有28.54万人,占比25.96%。老年教育活动参与率达35%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,老年教育的办学需求与质量要求将进一步提高,我们将“银龄学堂”作为通州老年教育的品牌精心培育。
三年来,全区共开设80多门的老年教育课程,涵盖健康养生、文化艺术、智能应用、社会适应等类别,近两万名老年人走进了课堂。此外,开设各类短训班培训20多万人次,最大化让老年人实现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。
三、从“草台班子”到“一镇一品”:精办“家门口”的老年学校
通州老年大学每到报名季,人满为患、一位难求,怎么办?我们的答案是:把学校办到老人“家门口”。以专职师资为基础,外聘社会技艺大师、能工巧匠、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,着力打造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、精通业务、专兼结合的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。设立常态化需求调研与反馈机制,开发“菜单式”“订单式”课程。建立“单月计划、双月巡查、半年调度、年终考核”的老年教育管理机制,巡查通报直面问题。半年调度会“比学赶超”,年终考核会“亮晒成绩”,年度展演上“同台竞技”,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
金沙街道的“旗袍走秀班”,阿姨们穿着优雅的旗袍,走出自信风采;二甲镇的“蓝印花布课”,老人们亲手制作非遗工艺品,成了“文化传承人”;东社镇的“腰鼓舞”,动作飘逸潇洒、整齐划一;十总镇的“太极拳健身活动”宛如行云流水,一招一式皆蕴含着天地之韵律;五接镇的“游学基地”是行走的课堂,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;刘桥镇的“风筝技艺班”,爷爷们带着孙子一起做风筝,老少同乐……最让人惊喜的是川姜镇、先锋街道的“养教医联动”模式,老人们真正实现了“养老+学习+健康”一体化,专家点评后感叹:“这里的老人,眼里有光,嘴角有笑。”
如今,通州14个镇街的老年学校,因地制宜,用心培植特色项目,努力构建“一镇一品”的格局,开设的课程“以人为本”,从“健康+娱乐”向“实用技能+精神提升+社会参与”多元转型,突出“适老化”“个性化”,课程资源辐射各镇街中小学校,全面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学生个体发展。
四、从“默默无闻”到“全省典范”:通州老年教育的华丽蝶变
短短三年,通州老年教育从默默无闻,到成为全市标兵——成功承办南通市社会教育工作现场会;全省典范——通州区应邀在全省成协年会上作老年教育的主旨报告。石港社教志愿者指导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案例成果登上《中国社会报》;兴仁镇“韬奋精神入万家”和二甲镇“蓝印花布传承发展基地”入选省教育厅品牌项目;老年教育课程被省教育厅推介;老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、省级立项。人民网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、《学习强国》《江苏学习在线》等平台宣传报道500多篇次。
通州“银龄学堂”的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扩大,通州老年教育的美誉度在不断提高,但比“知名度”和“美誉度”更珍贵的,是通州老人们不断飙升的“幸福指数”。
三年老年教育的探索实践,我们看见的是“夕阳无限好,为霞尚满天”;通州“银龄学堂”的品牌打造,办好“家门口”老年教育,是时代之需、民生所盼。我们将对标国家、省级标准,全力争创“省级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”,改善办学条件,优化师资结构,提升办学层次,继续谱写通州老年教育温暖的春天故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