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详情
2025年10月15日
自然之光照亮童年
南通市通州区金洲幼儿园 胡霞
金洲幼儿园创办前身为1976年的学前班,1997年获批成立金沙小学附属幼儿园;2018年异地新建,2019年迁入现址,2020年8月转制为区教体局直属幼儿园,同年更名为南通市通州区金洲幼儿园,逐渐实现了从附属园向局直园的平稳转型与发展。现已成为区域内占地面积最大、运动场地最多、植物种类最广的幼儿园,形成“以自然教育为根基,生命成长为导向”的园本文化,致力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。下面将从办学思想、实践路径和办学成效三方面进行介绍。
一、办学思想:回归自然的成长哲学
(一)大自然是儿童成长最合律的动力之源
儿童的健康成长,与自然环境的规律和滋养密切相关。大自然四季更迭的能量循环、风霜雨雪的自然运化,都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。当儿童的生活节律与自然规律同频共振时,便能更好地汲取自然赋予的成长力量,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生命能量。
(二)大自然是儿童最生动的认知沃壤
儿童的认知升级,离不开大自然这本千变万化、生机盎然的“活教材”。儿童的求知欲如果伴有与大自然的内在对话,便能将大自然呈现的各种信息点积累、连接、贯通,逐步读懂大自然这本最生动的教材,获得个体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有序成长、思维跃迁。
(三)大自然是儿童最天然的精神家园
儿童的精神建构,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紧密连接。花鸟鳞虫、山川河流、草木人间,时时散发着直击人心的“大美”微光,流淌着滋养儿童精神生命的“奶与蜜”。儿童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个体,同时更是精神意义上、灵魂意义上的生命主体,我们坚信,当儿童的精神与灵魂,与大自然深度对视,在不知不觉之间,他们的精神家园就得到了最初、最高贵的建构。
二、实践路径:五维融合的教育生态
(一)营造生态化的育人环境
依托自然教育思想,我们将占地近1.2万平方米的自然空间转化为自然教育场域,园内小桥流水、绿荫掩映,花开四季、瓜果飘香,让幼儿通过与自然互动实现多维发展。花园生美力、果园有故事、菜园趣劳动、乐园塑童心,幼儿园自然教育物型课程基地资源丰富,植物种类达200余种,我们开发出班本课程98个、项目化学习案例65个、系列主题教研活动130个,构建了“四园联动”教育生态。幼儿在丰富自然资源构建的空间内沉浸式、互动式学习,促进生命个体全面发展。
(二)完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
我们坚持课题引领,科研兴园,以核心理念为研究方向,依托省、市、区三级7个规划课题形成研究网络,构建“自然教育”框架下的园本课程,建设成熟案例多达400个的“草木童年”课程资源库。
以“让儿童成为自然的孩子”为目标,构建了“如树生长”的课程体系,涵盖“向下扎根、向阳生长、向美而生”三个维度,培养阳光自信、自立自强、审美创造的完整生命个体。“自然”“艺术”“生活”等特色课程建设得到充分肯定,荣获南通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优秀项目,并成功立项2025年度省课程游戏化项目。
(三)赋能专业化的教师成长
我们立足自然教育理念,构建特色教研体系和管理模式,为团队发展提供支撑。打造“行走的力量”教研品牌,通过项目化学习模式研修实践,引导教师在亲近自然中领悟教育真谛;组织“行走的力量”思政活动,引导教师在了解南通红色历史中涵养师德;组织“行走的力量”管理沙龙,通过案例研讨提升行政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。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,短短五年内培养出摄影、摄像、种植养殖、写作、信息技术、活动组织等各类团队,教师成长态势喜人:9人次获评市区名优人才,5人次成长为中层管理干部,14人次获市区优秀荣誉称号,40人次执教省市区级示范公开课111节,21人次作专题讲座61场,在省市各级教育教学比赛获奖31人次,论文或获奖近100篇,形成多专多能的教师发展生态。
(四)赓续活态化的文化根脉
我们注重传承传统文化,将南通蓝印花布、兔儿灯等非遗项目融入园本课程。注重追本溯源,引导师幼从种植蓼蓝、制作染料开始历时一年的实践研究,将非遗艺术真正实现落地传承;邀请民间艺人指导幼儿制作传统花灯;组织“探寻南通的年味”系列年俗活动,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让年味成为自然美育的诗意载体,其中“蒸馒头”“舞龙”等主题活动成功登上《人民日报》国内版、海外版,获《环球时报》《学习强国》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十余家媒体报道,广受社会好评。
(五)共建智能化的家园协同
我们积极拥抱时代变革,推行AI助力家园共育,利用智能化平台实现教育过程透明化、幼儿评价可视化管理。通过家园共育平台累计推送幼儿在园时光视频4000余条、幼儿观察评价800多份,家长留言互动超2000次,每学期及时生成幼儿个性化成长报告,构建出信任、互动、共育的家园关系。
三、办学成效:自然教育的金洲样态
通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,金洲幼儿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事业稳步提升,幼儿全面发展,形成“自然教育”品牌效应,为新时代幼儿园如何践行“自然育人”提供了鲜活样本。先后获省市区级荣誉20余项,多次承办各级各类研讨会、现场会、跟岗研修等活动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个研学团队前来观摩交流,高质量通过江苏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地考察、省安全专项工作督导等检查。
我们在将自然空间转为课程资源、将文化传承融入生命教育、将自然教育渗透儿童发展的实践中,逐步建构起“环境有温度、课程有深度、成长有亮度”的学前教育新样态,为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园本方案。
